2012年10月2日 星期二

思想與實踐的文化工廠-訪談盧明德


思想與實踐的文化工廠-訪談盧明德
訪談整理:周得豪
Q:跨藝所成立至今已經6年了,請所長談談這6年來跨藝所這樣多元類型的創作方式,有何改變或不同之處?
A:一開始所上就很期待招收藝術以外或是跨學科的研究生,希望能夠有很多跨學科的交流,但沒有特別預期之後會變成怎麼樣,不過還是期待會有很多新的可能性出現。後來發現了幾點,第一點是本來以為在創作上沒有受過訓練的人有可能透過比較新的,像是攝影或文件式的方法來達到創作目的,但後來發現其實有它的困難度,困難度是說假如他不一定是做藝術,但是若有比較創造性的想法,應該會有他的可能性,但是假如他一直沒有創造性的思維,它的困難度相對的會提高一些,但透過短期的兩三年訓練,應該是會有很多可能性的,因為大家會一起做一些事情,不管在校內或校外;第二點是老師們的師資其實都很好,我們也透過很多機會像是演講、研習、請很多不同領域跨學科的老師來做研習,這方面的幫助很大,另外我們預期很多人會帶來一些資源,比如說像是劇團的團長,有些人本來在外就已經有很好的工作,帶來了各種經驗的累積,這方面也是我們所期待的;第三點是老師與學生之間的合作關係或交流,基本上算是還不錯。因為我們沒有預設立場,也沒有很多前例,所以大家就僅憑著一股熱忱或是熱心,試著去做些創造性的努力。所以雖然有困難,但目前的情形算是還好,在外的風評都算是不錯的。
Q:可以請所長再說明一下所謂的困難點是在哪裡呢?
A:我們已經有在校內外做過很多次的展覽活動,在課堂上也有各種不同的研習,就幾個展覽的形式和內容來說,有些還是在預期的形式內容裡,屬於比較當代式的、視覺式的。但也有一些比較社區、社群式的、社會介入的、外配的或是生態的,這幾個部分會有一些新的可能性。但身處在南部被發現的機會是比較少,就這幾年我們的成果來看,如果可以讓外界有更多看見的機會,成果效應應該是會更好的。所以就結果論來說其實還是可以算不錯了。
Q:跨藝所的學生組成裡,美術科班與非科班學生比例約是各占一半,非科班學生常會遇到創作無法轉換的問題,而美術科班的學生又常因進入跨藝所後,發現研究所的學習與過去所學相差甚大,使得自己對傳統美術產生質疑或對現今的藝術生態產生困惑,所長是怎麼看待這樣的現象?或是可以給學生什麼樣的建議呢?
A:這跟前面說的有點關係,但這有很多個環結。最主要的關鍵是在於大家要有一個共識,是對於什麼才是未來當代藝術的形式?要有一個較前瞻性的看法,而不是用過去視覺的、藝術的或美術的角度來看待,因為這樣是不可能看出新的東西。所以在心態上、在理解上、在藝術的理解上都應該要有前瞻性。就我個人來說,本來就不希望只做了5年、10年就會有跨領域藝術123這樣制式的東西出現,這樣反而會被限制住了。所以其實不是沒有成果,而是不想太早將這些被歸列在教科書裡,或是已經有既定的方向。所以在幾位已經有的畢業學長姐裡可以看出來,也許都會有新的可能性,所以我並不太會去擔心這個。但當然從美術科班或非美術科班出身的人,這兩邊都需要去做些調整,美術相關的應該把藝術的定義再去做放寬,這樣可能性才會更大;而非美術科系的,可能會比較刻意採取像文件式的或其他形式的,甚至是較大膽的用其他學科的角度,來大膽的假設什麼是藝術新的可能性。這個就是我要開發的很大部分。所以從其他學科能夠融入、挪用這件事,是我想要大力提醒和試著推動的。
對學生的建議當然是希望學生能夠有更多的討論,提出更多的作品。但現在我發現大家的勇氣似乎都還不夠,而活動未來還是會繼續增加,所上每位老師都有他的方向與比較拿手的領域,所以可以再更多角度一些、多試著嘗試,也可以多試著做發表來讓外界知道。我們也做了很多與南北交流有關的事情,交流也是一個很好的發表與討論的機會。所以假如要說當代藝術的未來的話,它應該無止盡、它應該沒有既定的方向目標,所以可以大膽的假設我們所努力的是一個新的可能性。要有這樣的信心與心胸才行。
Q:最近這幾年,各界也開始很常使用「跨領域」這樣的概念來舉辦各式活動,比如北藝大也成立了「藝術跨域研究所」的新系所,所長怎麼看這些後起新興的活動和系所呢?
A:當然當初設所時,也是希望能夠以拋磚引玉的心情來做這樣的事情。那藝術是大家的,而當代藝術的可能性也是大家所共同努力的,互相可以交流、互相提出新的可能性,特別是因為台灣也算滿自由的,年輕人可以發表的地方也不算少,最少已經有很多機會可以走到國外,這也只是一個方向而已。在這個方向底下,希望它可以無限的延伸,也不是說只有「跨領域」三個字,其實每個學科,像是科學、經濟的、商業的,都在做所謂的跨領域的合作,大家的目的都是希望能夠找到新的點子,找到不受限於過去的那些模式,所以特別是做廣告的、開發的、電腦的、數位的,全都是在走這個方向。所以「跨領域」它本身並不是一個答案,它只是一個提醒,提醒應該要跳脫本來的形式內容,就只是在說這個而已。所以「跨領域」這三個字就是說不要受限制、不要意過去、應該要往前、具有想像力、大膽的假設與大膽的嘗試。
Q:所長對所上這一年多來所經營的搗蛋藝術基地與今年下半年要發行的所上刊物,有什麼樣的看法或期待?
A:「跨領域」的精神本來就是多元的,包括上課也應該有趣一點,師生之間的關係緊密,而一個好的學習環境關係一個研究生能否得到好的教育,這是相當關鍵的一點。而我們將學校的領域擴張到外界,它的意義並不是只有「加法」,只是增加空間而已,而是整個心胸還有我們可以直接到社會上去,並且我們可以實際上做一些藝術介入的活動,只有走出去接觸到真實的社區與社群,才知道我們的實際能否做到一些理想性的工作,比如說所上師生到鹽埕區,也是因為有些事情只有實際到現場才有辦法做到。我們教學領域也是一樣要能夠不斷的擴大,所以這也是一個很大的環節就是了,目的還是希望能找到一個藝術的新的定義。
Q:未來跨藝所會有怎麼樣的發展策略或目標嗎?
A:剛才也有談到我們會往外去擴張、走向國際化,會與各界做更大的交流,在文件、研究與活動的累積上,不管是所上要辦的刊物或之後的數位檔案式的內容,這在交流上會有很多的好處。而在累積上,也是個應該要去做的方向,當然我們也會更希望年輕的朋友有更多的角度觀點一起進來參與,有更多的師資上的交流,總之是希望未來是能夠更切實、更開闊的對外做連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